金融工具赋能医药创新:香港资本市场论坛在广州成功召开
2024-12-06 09:20
当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和要素投入驱动向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转变,创新医药行业也由跟随创新向自主创新战略转型,提振市场信心、畅通融资渠道已成为当前解决中国医药创新长远发展、实现国家创新战略的关键核心。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更是链接中国内地和全球资本的桥梁。搭建政产学研用资沟通平台,聚焦金融工具赋能医药创新,12月1日,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香港资本市场论坛在广州成功召开。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医药医疗组执行总经理钟犁主持论坛
香港交易所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上市发行服务部主管韩颖姣代表主办方致辞。韩颖姣表示,自2018年18A改革以来,港交所共迎来67家生物科技上市,截至今年9月,共有超过130家医疗健康企业在港交所进行IPO,融资总额超过2700亿港币。韩颖姣提到,港交所从未停止改革的步伐,今年也发布了18B和18C上市规则修改,调整了SPACs并购交易独立第三方的投资规定,实施了恶劣天气下维持市场如常交易的安排。目前,港交所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中,有20家是医疗健康企业,可见生物科技产业仍在蓬勃发展中。
韩颖姣致辞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围绕“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离岸和在岸市场良性互动,完善香港生物医药生态圈,促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主题展开探讨。巴曙松指出,目前,香港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将中国在岸和离岸两个独立且庞大的资金池连接起来的国际金融市场。未来,香港将凭借多元化的产品及客户生态圈,吸引更多境内外持有人民币投资者参与交易,加强离岸与在岸市场互联互通,成为全球重要的生物医药行业孵化器和连接点。
巴曙松分享主题报告
高盛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医疗行业组联席主管、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委员赵文逸以“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策略与展望”为主题进行报告。当前,中国创新药企面临着资金面紧张、融资渠道匮乏等问题;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中国临床试验数量连续第四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药物发现平均时长较行业平均水平时间提速30-50%,临床试验患者招募速度较行业平均水平加快2-5倍。尽管市场照常运转,但投资人的态度却更加谨慎,赵文逸向现场观众介绍了当前投资人的偏好及侧重,提出优异的临床数据是企业价值提升和融资的重点,并结合实际案例指出,投资人更倾向于在里程碑事件后企业提供更多资金释放产品价值。随着创新成果走向全球,中国创新药企正在探索更多的国际化经验。赵文逸介绍了近年来NewCo模式的典型案例,以及其他全球化合作模式相关的权益及风险。赵文逸表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医疗政策也正在健全过程中,结合IPO上市政策的持续优化,创新医药行业一定会穿越寒冬周期,迎来春暖花开。
赵文逸分享主题报告
华泰联合证券大健康行业部负责人廖逸星以“创新药产业发展与资本潮汐”为主题进行报告。廖逸星介绍,近年来,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屡创高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新分子实体药物获批原产国。同时,我国新药研发向更高临床价值迈进,下一代技术产品先进程度引领创新药整体水平。但医疗健康市场指数与板块估值水平下降明显,创新药领域股权融资整体市场已回落至2018-2019年水平。廖逸星指出,目前港股医疗健康企业面临着价格被低估、难以持续维持高研发投入的困局。围绕创新药的未来发展,他介绍,今年以来,相关政策多维度组合出台,提升了中国资产的投资吸引力,预计2025年下半年或将出现市场窗口期。廖逸星表示,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势不可逆,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空间巨大。随着我国相关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从单一支付逐渐向多元支付过渡,他对中国医药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廖逸星分享主题报告
应中国药促会邀请,在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研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力的主持下,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兼研发总裁、执行董事杨建新,加科思药业IR&PR高级总监王璐瑶,思路迪医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张竞,和铂医药企业发展负责人张瀚文,国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医药首席分析师张金洋围绕“港股通门槛调整:市场开放与投资者机遇”,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众所周知,港股通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资本的重要桥梁,为巩固香港全球主要的金融中心地位和支持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18A”和“18C”章节推出后,港股通更为医药及人工智能领域交叉融合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这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早期研发和源头创新至关重要。金融是国之重器,创业投资事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事关百姓健康福祉的新兴支柱产业,具有研发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的特殊属性,需要“耐心资本”持续地予以支持。
嘉宾们一致认为: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科技战争愈演愈烈,叠加生物医药产业与医保谈判、产品入院等特殊因素,导致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进入“资本寒冬”,行业市场预期普遍下降60%。但企业并没有停下研发的脚步,研发费用依旧维持较高水平。现行港股通的“出通”机制以静态市值作为单一标准,与当前全球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形成了新的矛盾,导致企业在创新研发时畏手畏脚,对企业投融资活动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另一方面,香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较A股偏低,而港股通得日均交易额占据香港资本市场大约1/3。在被调出港股通后,由制度问题引发的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削弱了企业价值,内地投资者无法通过港股通买入,导致恶性循环,剥夺了南向资金投资生物医药的机会更损害了早期投资者的利益。长此以往,全球优秀的市场主体将更倾向选择纳斯达克等更富吸引力的板块上市融资。港股通将丧失生物医药企业板块融资的实际功能,与国家鼓励金融资本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市场预期和稳定性的初衷出现偏差。
嘉宾们一致呼吁:当务之急,应尽快恢复被调出港股通企业的交易标的身份。后续再进一步优化港股通的调出标准,将其与生物医药整体的指数进行关联,形成动态调整的新机制。
嘉宾们一致表示:以上建议有助于将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红利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和两地投资人,对增强香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巩固香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地位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生物医药等高技术行业创新主体提供更为稳定、更可预期、更加包容、更富吸引力的融资环境,确保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药促会将与市场各方共同为构建大健康产业良性生态环境持续贡献力量!
陈力(左一)、杨建新(左二)、王璐瑶(左三)、张竞(右三)、张瀚文(右二)以及张金洋(右一)参与讨论
第二阶段的主题讨论环节由君合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黄晓莉主持,以“新规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提升”为主题,荃信生物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林伟栋、广发乾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宽华、中信证券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医疗健康行业国际业务负责人许晨鸣、广州喜鹊医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张倩、安永华南区审计主管合伙人徐菲参与讨论。今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提振经济、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具体举措,释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提振市场信心。围绕“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以及新修订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嘉宾们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近期观察到的市场变化,并与现场观众交流了相关交易经验。嘉宾们提出,目前,并购市场活跃,生物医药在未来的2-3年将出现“并购大年”。此外,嘉宾们表示,政策的稳定性对资本市场和创新药企有重大影响。近期IPO节奏放缓,叠加经济周期影响,市场对于初创企业的投资热度逐步下降,政策所创造的“窗口期”成为拟上市企业的重要机遇。嘉宾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鼓励创新的政策出台,为创新药企业开通合理的回报渠道,同时健全退出通道,助力中国创新药行业更上一层楼。
黄晓莉(左一)、林伟栋(左二)、何宽华(左三)、许晨鸣(右三)、张倩(右二)以及徐菲(右一)参与讨论
香港资本市场论坛在与会嘉宾的支持下圆满落幕。本届聚焦香港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如何能更好地支持医药产业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以港交所、投行、投资机构为代表的金融服务届与资本市场领域的领军者、18A章节上市的医药创新产业领袖,以及法律与财务审计等服务领域的资深专家齐聚一堂,为现场观众带来跨界融合碰撞的思想盛宴,赢得一致好评。
现场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