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场赋能医药创新,资本市场论坛圆满落幕

2025-10-31 19:19

2025年10月27日,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资本市场论坛顺利召开。资本市场论坛聚焦医疗健康产业宏观发展趋势和医药企业境内外上市审核及发行动态三大版块,全面剖析宏观市场和金融政策对医药产业创新的深远影响。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健康行业组副总裁王天祺主持论坛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全球投资银行委员会联席主任,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组负责人程杰在开场致辞中指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正经历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当前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由“持续的政策引领与深化改革”“前沿科技的突破与出海浪潮的价值重估”和“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与消费升级”三股强大的核心动力所驱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社会对高质量、多元化、可负担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持续释放,为创新药械、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的全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增量。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不断完善的、更加包容A股和港股市场,为中国药械创新主体提供了更为畅通和多元化的融资通道和发展路径,这对医药产业的源头创新至关重要。中信证券始终将医疗健康作为核心战略方向,愿与全球优秀的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一道,共同为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崛起与繁荣,为健康中国、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应有力量。

程杰致辞

主题一 医疗健康产业趋势及“十五五”规划展望

镁信健康CFO祁磊首先分享了AI赋能,多元支付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他指出:当前,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持续加大投入的前提下,百姓的医疗费用支出仍然存在压力较大的现象。作为中国蓬勃发展的创新药械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医药多元支付平台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研发实力提升、政策红利释放和多元支付体系完善等因素正推动创新药械市场实现更高质量增长。中国药促会和镁信健康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中数据显示:2035年,中国创新药械市场规模可达1万亿,商保占比达4,400亿,将成为最大支付方。镁信健康作为连接医药企业、保险及患者,助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多元支付平台,愿意为促进健康可及、提升全民健康福祉、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构建幸福感的未来社会持续贡献力量。

祁磊分享主题报告

中信证券研究部医疗健康产业首席分析师陈竹和与会嘉宾共同展望了医疗健康产业政策及后续发展方向。陈竹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康养、失能护理需求持续提升。国家医保局将大力发展“长护险”作为“六险一金”中的“第六险”,覆盖我国49个试点城市约1.88亿人。伴随着“国家集采”的常态化和相关政策的不断优化,第十一批国家集采有望成为“反内卷”标杆,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展望国谈,陈竹表示,预计未来更多创新药品或将优先进入商保创新药目录而非国谈基本目录,引导医药企业去做“真正创新”。同时,也会合理控制协议期内药品降价幅度,稳定新药价格预期。202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相关意见,陈竹认为商业健康险创新药目录和商业健康险未来将对缓解医保资金压力、推动药械产业创新和降低百姓支付压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竹分享主题报告

论坛第一主题在题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及投资机会研判”的圆桌讨论环节步入尾声。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主持人)携汉康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苑全红,高瓴创投董事总经理谢厅,晨兴创投执行总经理黄璐,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陶峰,汇鼎投资管理合伙人何欣,中信证券研究部医疗健康产业首席分析师陈竹,共7位嘉宾参与了圆桌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源头创新水平、基础研究转化能力、出海进度和全球BD合作价值是判断创新主体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核心因素。医疗健康产业尽管受政策变革和地缘政治影响较大,但赛道本身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及不断迭代的技术创新,长远来看,医疗健康特别是创新药赛道,将持续蓬勃发展,并长期处于黄金投资期。

圆桌讨论一: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及投资机会研判

主题二 企业境内上市审核及发行动态

论坛第二主题“企业境内上市审核及发行动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部门负责人分享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主题报告中拉开帷幕。上交所业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2025年1-9月,A股IPO上市78家,募集资金约为773亿元。其中:科创板8家,募资约为81亿,上证主板17家,募资约为373亿;IPO新增受理上交所36家,其中:科创板26家,上证主板10家,整体呈现良好态势。“十四五”期间,上交所共224家生物医药企业IPO,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地。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中19家已有核心产品上市,16家营收超1亿元,其中4家营收超10亿元,科创板支持新质生产力成果显著。随后,他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科创板“1+6”政策,“新国九条”政策体系和“科创板八条”相关制度,并详细比较了境内上市各板块的差异。未来,上交所将以在科创板设置专门层次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健康行业组总监杨沁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对近期A股IPO市场环境的观点。杨沁表示:A股IPO节奏呈现周期性特征,本轮调整已处于末期阶段。新“国九条”,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监管全面从严,但硬科技及创新型企业A股IPO仍受到政策青睐。他全面分析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IPO受理时间、数量、批文核发、上市情况等数据,并阐述了A股各板块审核政策及关注要点。

杨沁分享主题报告

论坛第二主题在题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对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意味着哪些机遇与挑战”的圆桌讨论环节步入尾声。安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联席主管合伙人费凡(主持人)携百利天恒董事会秘书陈英格,益方生物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江岳恒,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健康行业组总监杨沁,安永华中区税务服务主管合伙人诸斌,共5位嘉宾参与了圆桌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科创板的改革政策是更具包容性且更加先进的。对于创新企业来讲,资金链是至关重要的。无论科创板还是香港资本市场,对于创新研发型企业的帮助都是至关重要的,募集到的资金可以维持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BD交易案例和临床研究关键进展都会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和估值。企业要想在资本市场立足,一定要修炼“内功”。

圆桌讨论二: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对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意味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主题三 企业境外上市审核及发行动态

中信证券董事周澍凡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医疗健康行业港股资本市场动态,为论坛第三主题“企业境外上市审核及发行动态”拉开序幕。周澍凡指出:今年以来,港股医疗健康赛道较过去几年呈现明显回弹趋势。各医药创新主体二级市场表现良好,除中医药外,股价平均涨幅超100%。截至目前,50余家医疗健康领域创新主体赴港申报IPO,香港资本市场将持续支持创新药、医疗服务、高端器械等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最后,他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基石投资人、配售以及2025年出台的港股新规等相关经验和实操案例。

周澍凡分享主题报告

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医药医疗业务部主管合伙人陶旭东以“境外上市中国证监会备案审核要点解析”为题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境外上市的案例分析和实操经验。陶旭东律师从港股、美股交易所反馈的实际问题入手,详细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境外上市及备案新规和相关流程。陶旭东分别从主要股东情况、股权变动情况、股东核查、股份代持、股权激励、实际控制人、国有股权管理、外资准入、合规等多个维度结合实际案例为与会嘉宾详细解读境外上市相关难点和审核风险点,为各创新主体赴境外上市提供了务实意见和建议。

陶旭东分享主题报告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合伙人肖慧以“企业香港上市财务关注重点”为题,介绍了企业香港上市的财务准备工作,并就重组、收入确认、研发费用及无形资产、股份支付、关联交易披露等近年来生物医药企业在香港上市过程中常见的财务关注重点,与来宾分享了香港交易所在审核中的核心关注点以及企业需提前做好的应对。肖慧指出:企业上市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财务、法律、业务等方方面面,而其中财务准备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在上市审核中的财务重点关注问题,企业需要提前做好系统性的梳理和应对,有计划、有针对、前瞻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保障企业顺利登陆资本市场。此外,拟赴港股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还需关注A股财务数据披露与向香港交易所递交的财务信息的一致性。

肖慧分享主题报告

论坛在题为“药企寻求海外上市的主要考量,以及医药公司上市后的业务拓展机会”的圆桌讨论中步入尾声。苏利文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管理合伙人黄梓筠(主持人)携苏利文律师事务所香港办事处合伙人林靖扬,盛迪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国东,映恩生物执行董事兼财务副总裁张韶壬,荃信生物执行董事及副总经理林伟栋,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医药医疗业务部主管合伙人陶旭东,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共7位嘉宾参与了圆桌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资本市场的确定性、可预见性、流动性和估值是企业选择上市地的四项重要评估指标。企业股权融资的形式很多,企业除在境内、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之外,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近年来兴起的各类授权BD合作形式也可以帮助企业募集资金,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企业上市是高质量发展的起点而不是终点。2024年10月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活力迸发、稳中向好。希望所有医药创新企业都能抓住机遇窗口,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圆桌讨论三:药企寻求海外上市的主要考量,以及医药公司上市后的业务拓展机会

会场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