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议商保发展与药械出海,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4-12-09 16:39
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期间,医药政策分享论坛在2024年12月1日下午精彩呈现,论坛邀请到了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林建宁;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卫生署总药剂师陈诗涛;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处处长罗玉冰;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中国药促会医药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军帅;中国药促会医药政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邵蓉、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澳门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胡元佳、RDPAC执行顾问康韦等行业专家及BCG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合作人韩世明、镁信健康首席创新官冯昊等产业代表着重围绕“商保助推医药创新”“立足湾区、面向世界”两大主题作报告或参与讨论。深入探讨港澳药械通、香港“1+新药审评机制”、澳门药械注册等政策助力中国创新药械出海的可能性,剖析当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障碍及破局之法,将有利于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加速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生物医药创新产业。
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创会会长卢毓琳致欢迎词,表示香港将全力打造国际医疗创新枢纽,接轨国际认可标准,加速内地创新成果走向世界。中国药促会医药政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药学部首席专家胡欣主持本次论坛。
卢毓琳
胡欣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林建宁首先就《对当前医药经济运行趋势的几点思考》主题做开场报告。他首先回顾了近年医药经济的运行情况,指出增速放缓、投资退潮、高成本、低利润及出口下滑依然为调整期的主要表现,并将其归因为全球政治经济动荡、医药反腐跟医保控费严查、同靶点过度重复、仿制药市场占比过高四大方面,但未来,中央强刺激经济政策将有利于产业经济复苏,医药行业不会永远被黑暗所掩蔽。
立足湾区、面向世界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通过港澳药械通、香港“1+新药审评机制”、澳门药械注册等政策的实施,大湾区在助力创新产品“引进来”与“走出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卫生署陈诗涛总药剂师结合香港监管改革实践,就《香港药械监管的改革及展望》主题进行分享。他指出,在国家药监局的大力支持下,香港持续深化改革药械监管制度,深度参与PIC/S、ICH等国际组织,在监管能力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基础上,推出“1+新药审评机制”,大大提升了创新产品的审评审批效率。基于成熟的临床数据平台和高水平的临床试验中心,香港利用大湾区的资源整合优势,促进深度合作,构建了良好的临床实验生态。未来,香港将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CMPR),落实监管中心和进一步迈向第一层审批,推动医疗器械立法工作,统筹临床试验监管、检验检测、药品检查等全方位改革,向成为国际权威的药械监管机构迈进,推动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创新化、国际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处罗玉冰处长带来了《“港澳药械通”政策最新进展介绍》主题报告。罗处长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的指导下,湾区药械监管改革持续推进,“湾区六条”的第一阶段六项任务已经全面落地。政府层面系统布局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以“港澳药械通”政策作为促进港澳大湾区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专科力量、真实世界研究、国际一流资讯、丰厚临床资源、齐备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加持下,以法制手段破解上市慢、入院难等急需药械管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大湾区已成为跨国医药企业的创新热土。她表示,“港澳药械通”政策至今已执行三周年,未来该政策将持续以法治方式助推湾区健康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全方位合作,实现全球市场布局的最优解和全球注册策略的最优解。
“立足湾区,面向世界”主题讨论由RDPAC执行顾问康韦女士主持,香港特別行政区政府卫生署总药剂师陈诗涛、中国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邵蓉、澳门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胡元佳参与。讨论嘉宾指出大湾区有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药械监管体系,整合湾区资源优势,将有利于推动整个区域内的协同发展与全球创新合作。香港基础研究水平位于全球前列,法规制度与国际高度接轨,正在筹备独立的审评注册审评机制,内地产品临床数据能够满足香港本地化数据要求,同时由于香港是PIC/S成员,其GMP检查结果更能够得到国际认可。澳门是葡语系国家,对海外其他葡语系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带动作用,澳门正在积极推进临床研究能力建设,促进相关规范出台。
商保助推医药创新
医疗与社会保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不应被单一元素所束缚,医保不应仅限于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同样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未来,商业医疗保险有望成为创新药支付的主流,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都难以独自支撑快速发展的医药创新。
BCG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合伙人韩世明先生带来精彩报告《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医药创新实践与挑战》,他指出尽管商业健康保险对创新药的支付总额从2019年的34亿增长至2023年的70亿,对创新药的支付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尤其是肿瘤药支付比例从6%增至9%,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相对于1400亿的创新药市场规模,其占比仍然较小。并且,目前在整个保险产品保费中创新药责任所占最终支付比例、最终净费规模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韩世明先生还强调,商保与医保之间衔接、药企与保险公司合作障碍将成为未来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关键。
针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障碍,本次论坛还组织了精彩的专题讨论“商保助推医药创新”,讨论由国家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军帅主持,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BCG董事总经理兼全球合伙人韩世明、镁信健康首席创新官冯昊参与讨论。讨论嘉宾表示,国家医保局、保险监管部门态度明确,完善“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赋能商业健康险发展。商保的讨论不应局限于惠民保,商保要发展需回到其商业的本质,明确商保在社会医疗保障中的定位,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开发多元化产品,加强数据赋能,鼓励企业、高收入人群购买商保,提高商保筹资力量,鼓励与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合作共赢。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