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与商业化论坛|洞见国际市场挑战,携手全球化合作共赢

2024-12-06 15:26

2024年12月1日,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授权与商业化论坛在广州成功召开。值此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寻求破局的关键节点,本届论坛围绕全球化合作与企业新发展,联合不同类型的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深化洞见,力求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与产品的授权交易提供新思路、新见解。论坛由阿斯利康香港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项目经理王敏彤主持。

14-1.png

阿斯利康国际业务拓展合作与战略投资副总裁陈冰在“跨国药企如何支持中国创新-阿斯利康的探索”的报告中阐述了我国以国策形式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制度优越性。作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药企,阿斯利康近年来持续深化在中国布局,加速本土研发与国际接轨。基于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商业化的闭环,阿斯利康始终坚持中国研发、中国制造、中国创新。通过将拓展合作与战略投资相结合,打造健康创新生态圈,自2023年来,阿斯利康已与10家中国创新药企达成全球授权合作,覆盖肿瘤、心血管代谢等疾病领域,累计总金额超85亿美元。陈冰表示,阿斯利康始终秉承着开放合作的心态,内生与外延创新并举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所处的生态圈以及整个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提供阿斯利康的可行经验。

14-2.png

和黄医药执行副总裁、研发负责人兼首席医学官石明在“中国创新药企从出海到登岸的布局和实施”的主旨报告中,分享了和黄医药推动呋喹替尼相继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全球主要市场上市的历程与经验。石明认为,创新药的成功出海离不开产品布局的差异化,同时临床前研究与临床试验的设计应满足不同国家及地区监管机构的要求,稳定的生产工艺与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的重要因素。

14-3.png

上海碧博生物副总裁华玉涛从生物制品大规模制造合作的角度,围绕“引领生物药制造第四次浪潮”分享主旨报告。华玉涛提到: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频繁产出重磅产品,而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建立大规模产能满足产品生产需求。这种情况下,碧博生物提出生物药产业将迎来以CDMO为主导力量,以3万升超大规模不锈钢生产线为核心技术,以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为组织形式的第四次浪潮,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同时,促进生物药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惠及全球患者。

14-4.png

海昶生物总裁、创始人赵孝斌主持“全球化合作策略与拓展”主题讨论环节。广州国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曦杭州医策科技创始人&CEO王晓梅广州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彭伟新加坡祥峰投资集团中国基金合伙人刘天然百济神州中国业务拓展副总裁曹勇阿斯利康中国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执行总监、国际创新园及创新中心负责人陈锴思拓凡中国战略和创新总经理徐景辉参与讨论。

在讨论中,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生物医药产业应立足全球化视野,积极应对地缘政治、市场差异带来的挑战。创新药企在出海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需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欧美等成熟市场或是新兴市场。从源头创新来看,国内研究机构近年来通过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成为偏应用的创新源头,而过硬的创新技术是我国创新药在全球化合作中得到认可的重要保障;从企业策略来看,欧美市场投资风险高但回报潜力大,对产品创新性和差异化要求高,而新兴市场法规认可度等问题亟需解决。企业可通过技术转移、授权或成立NewCo等方式分担风险;从生物工艺赋能出海来看,生物工艺关键物料例如培养基、过滤和纯化填料,伴随出海,其选择策略对技术转移所涉及MSAT和CMC变更尤为重要,会极大影响出海药品上市时间;从投资视角来看,无论是主动的腾笼换鸟或是资本承压下的被动行为,使得今年成为授权交易大规模爆发的元年,从积极方面来讲,我国的创新资产更多的受到国际认可,合作交易首付款再创新高,“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价值已能与欧美产品公司媲美,相信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创新药企将以更强的姿态去面对国际市场。

14-5.png

华盖资本,华盖医疗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王珣主持“出海助力本土药企新发展”主题讨论。基石药业首席执行官兼研发总裁、执行董事杨建新应世生物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曹飞维昇药业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卢安邦等参与讨论。

在讨论中,与会嘉宾围绕NewCo模式、出海布局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普遍认为出海已成为本土药企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选择出海方式和合作伙伴时需谨慎权衡。在产品交易中,本土药企更需关注利益分配,尽量保留有潜力的产品自行开发,提高其商业价值。NewCo模式形成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并非本土药企出海的长久之计,本土药企应在诞生起就具备国际化定位,在未来建立更好的价值发现机制,以适应企业持续发展之路。

14-6.png

本届论坛为医药产业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对推动医药企业全球化合作、助力本土药企出海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中国药促会也将携手医药产业各方,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谋求创新发展,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