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2023年9月25日-27日,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多面杀癌的潜力股——雷莫芦单抗

雷莫卢单抗(Ramucirumab,美国上市商品名Cyramza)为一种人类IgG1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阻断VEGFR配体、VEGF-A、VEGF-C和VEGF-D的结合,以此抑制配体刺激的VEGFR-2活化,抑制配体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截至目前,在美国雷莫芦单抗已获批4种癌症(肺癌、肝癌、胃癌和大肠癌)的6项适应症。

2017年6月,礼来在国内开展“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比较Ramucirumab与安慰剂的总生存时间”研究,适应症为治疗肝细胞癌,截至目前该Ⅲ期临床试验处在招募中。截至目前,正大天晴与四川科伦,分别完成了雷莫芦单抗治疗胃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的Ⅰ期临床研究。

今天,NMPA发布12月2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待领取信息,其中礼来的雷莫芦单抗再获得一次性进口批件。

15-1.jpg

肝癌:

近日,2020年ASCO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指南中,纳入了晚期HCC患者的多种治疗方案。

其中,在雷莫芦单抗对比安慰剂试验(REACH-2)中,AFP(甲胎蛋白)≥400 ng/mL的患者OS(总生存期)和PFS显著改善。

研究结果表明,针对AFP≥400 ng/mL的肝癌患者,使用雷莫芦治疗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ORR(客观缓解率)为4.6%,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为2.8个月,中位OS为8.5个月。相对于安慰剂,雷莫芦单抗在OS和PFS上有显著改善,但ORR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ASCO指南提出,一线治疗:首选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如存在使用禁忌可选择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二线治疗:对于使用阿替利珠+贝伐珠治疗的患者,可选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卡博替尼、瑞格菲尼进行二线治疗;对于使用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一线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卡博替尼、瑞格菲尼、雷莫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或纳武利尤单抗。三线治疗:可使用卡博替尼。

15-2.jpg

在二线治疗推荐中,对于使用过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进行一线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否出现索拉非尼耐药现象,在AFP≥400 ng/mL的情况时推荐使用雷莫芦单抗。因此,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未来雷莫芦单抗的上市有望在肝癌靶向治疗中提供新的治疗方法,但对其他肝癌二线治疗药物的替代性并不明显。

15-3.jpg

胃癌:

在一项名为RAONBOW的全球性Ⅲ期实验中,雷莫芦单抗联合紫杉醇方案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二线难治或初始治疗后病情仍进展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进行对比,中位OS分别为9.6个月和7.4个月,中位PFS分别为4.4个月和2.9个月,ORR分别为28%和16%,雷莫芦单抗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此外,雷莫卢单抗联合紫杉醇联合治疗组不小于3级的不良反应事件某种程度更多一些,包括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40.7%vs18.8%),白血球减少症(17.4%vs6.7%),高血压(14.1%vs2.4%),贫血(9.2%vs10.3%),疲劳(7.0%vs4.0%),腹疼(5.5%vs3.3%),以及乏力(5.5%vs3.3%)。

雷莫卢单抗/紫杉醇联合治疗组的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发生率更高,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则两组差别不大3.1%vs2.4%。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不是一个大问题,联合治疗方案安全且易于管理。

非小细胞肺癌:

2014年12月,FDA批准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用于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2020年5月29日,FDA批准了雷莫芦单抗联合厄洛替尼,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19号外显子缺失或第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厄洛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以靶向抑制EGFR激酶的活性。研究数据表明,雷莫芦单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中位PFS分别为19.4个月和12.4个月,使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了41% (HR=0.59; 95% CI, 0.46, 0.76; p<0.0001);ORR分别为76%和75%;中位DOR(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18.0个月和11.1个月。其中,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突变亚组患者的PFS改善效果一致。截至PFS分析时,OS数据尚未成熟。

雷莫芦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是美国第一个获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EGFR突变NSCLC的VEGFR/EGFR TKI组合疗法。在欧盟,雷莫芦单抗+厄洛替尼联合治疗已于今年1月获批。

国内已上市的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EGFR-TKI

15-4.jpg

来源:艾美达行业研究整理,报告全文见文末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用于治疗转移性EGFR突变NSCLC多为使用小分子靶向药物。未来,随着生物制剂和联合用药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或有望为转移性EGFR突变的NSCL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