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2023年9月25日-27日,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2021年医药板块估值还能持续吗?

2020年,疫情的冲击给整个社会无疑带来了空前的影响。

整个2020年,生物医药行业先抑后扬,虽几经波折但整体涨势显著。2020年初,疫情的爆发使整个市场黯淡下来。在我国积极控制疫情,以及社会对药品、医用防护物资急需等因素下,一批疫苗、药械、原料药企业领跑,医药板块热度上升。

年中,我国已有效控制住疫情,工业逐步恢复生产、经济逐渐开始复苏。医药板块在经历回调后仍持续增长。

年末,冠脉支架集采降价远超预期,市场对医药板块悲观情绪加重,指数有所滑落。而12月,医保谈判结果的公布缓解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尽管相当多数的产品降价幅度保密,但股票指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信心。截至2020年12月21日收盘,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年涨幅为50.89%,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四。

在我国政策设计、审评优化、产业升级、金融赋能、市场提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生物医药板块的市值正处在历史的高位。截至12月25日,全部A股估值为15.76倍,医药生物估值为45.23倍,相对A股溢价率为187%。

然而,2021年医药板块的估值能不能继续维持高点?行业仍持有疑问。

2015年、2016年曾是医疗领域的投资高峰阶段。以2015年6月,我国不再实行药品最高限价为重要标志,随着发改委将更多的药品定价权交给市场,市场对于医药领域的看好可谓狂热,无论怎样的赛道都大量涌入。

2018年,以国家进行医疗监管改革等为标志,医疗健康行业有所降温,IPO数量下降至15起,较2017年大幅减少了38起。

2020年上半年,尽管疫情的爆发,但业内普遍认为的“资本寒冬”不仅没有到来,反而生物医药的估值发生了重大变化:医药行业,尤其是创新医药领域的估值被催生的很大。

而从2020下半年开始,医药板块估值压力增大,十余家医药企业上市即跌破发行价。业内有意见认为,一方面,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大量的资金涌入,导致市场产生泡沫,估值过高。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创新药企都能够达到产品成功上市的及格线,但研发的速度与进展各有快慢、研发的途径各有不同,创新路线以me too me btter以及fast follow为主,“真正”的创新仍然非常罕见。

在市场中,既有一大批医药创新企业以自主研发为驱动,凭借自己优质的研发资源、强大的团队以及临床持续的进展,被市场所看好。同时,也存在一些由资本创立,产品主要依靠license in的企业,在短期内快速吸纳资金上市后资方退出的套路,把专业壁垒、资源要求都极高的“创新药”领域变成套现工具。

那么,如何看待医药行业估值过高的风险呢?

对此,华平投资合伙人、中国医疗健康投资负责人方敏,在2021年中国医药投资论坛上提到:“一度引燃市场的小分子靶点、PD-1将面临同质化竞争。以进入医保降价的PD-1为例,一批赛道拥挤但“晚了一步”的产品,医保谈判是不是能谈出足够的价格维持盈利,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实现循环。医药板块的爆发能否长期持续是一个疑问,回答这个疑问需要看重企业、品种的盈利能力是“一次性”还是“可持续”,需要企业走差异化路线,做差异化竞争。”

成本、收入、政策、管线、竞争、流动性、行业大势都会影响一个企业的估值,评价估值的体系也百花齐放。在原则上,看待估值的高低与企业能否持续创造价值紧密维系。

创新医药虽然已发展多年,但仍是一个年轻的行业。

合理看待估值,应该更多的把握长期的投资逻辑,例如具有较其他药品更好的临床疗效,真正能够解决临床热点的一些企业或者是技术、模式上有真正的临床价值的企业。从行业角度来说,更多的则是考虑未来如何充分利用一级、二级市场提供的资金,搭建可持续的投融资生态体系。